返回

琥珀谜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残忍的回忆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份盖着民政局公章的档案和一张照片递到了张智义的面前,“这份档案是赵凌云的收养手续,22年前,赵凌云收养了当时5岁的赵菲。这张照片是我从福利院的老院长家里拿来的,这上面的三个人,一个是赵菲,一个是胡丽,一个就是凌宇。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证实,胡丽和赵菲是有亲缘关系的。而事实上,赵凌云的妻子当年丧命的那场车祸里,还有一对夫妻惨死,留下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胡丽,一个就是赵菲,还有个男孩我认为就是凌宇。胡丽又在自杀后留下遗书,为了保护某个人将杀人这件事揽到了自己身上,我有理由怀疑,凌宇参与了这次的凶杀案。”

    “这是你的推测吧?”张智义翻动着档案,“这里面并没有说过三个人有亲缘关系。”

    “那部分档案已经在那场大火里烧的一干二净了。”叶珂说,“但是我调查过,福利院的员工回忆,在最近三十年里,只有那一次是三个孩子一起被送到福利院的,就是这三个孩子。”

    “最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赵菲失踪后,没有任何原因的,胡丽和凌宇被送到了外市的福利院。我完全有理由怀疑,凌宇和胡丽对赵菲的失踪一直持怀疑态度,这么多年来从没放弃过对赵菲的寻找。胡丽接近赵凌云,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还为了在他身上找到赵菲的线索,没想到的是,她找到的却是赵菲的尸体。随后,凌宇策划盗走了赵菲的尸体,我想,他一定是在尸体上发现了什么,认为赵凌云杀死了赵菲,为了复仇,他杀害了赵凌云。就连付力、林河和老院长都是死在他的手里。”

    “付力是因为受雇于他,却没有把他要的东西送过去,而是送给了我们,他害怕付力把他牵扯进来,只好杀了他。老院长是因为知道他的过去,所以也必须死。只有少爷……”叶珂顿了一下,“只有少爷死的冤枉,他在福利院见到了凌宇,本来,以少爷的智商,是看不出什么来的,可他给局里打了电话,说遇见了熟人,这让凌宇不得不提防,就算少爷想不到,我们总有人能想到,他顺势杀了少爷。”

    “你口口声声说这些人都是凌宇杀的,那么杀人手法呢?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被杀死的。”张智义问。

    “是次声波武器。”叶珂说,“程曜已经验证了这种手法的可行性,凌宇就是声波方面的专家,在声波领域,他比程曜还要厉害。”

    张智义沉吟了片刻,说:“是个很大胆的推理,你已经在验证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了吧?”

    “是,我拿到了凌宇的样本,嘉羽已经在做鉴定了。”叶珂说,“但这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样本来源并不符合程序。”

    “你总有办法让它合法。”张智义摇了摇头,“可是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凌宇的不在场证明。”

    “这个手法就更简单了。”叶珂说,“首先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凌宇和胡丽长相极为相似,如果稍微化妆一下,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胡丽假扮了凌宇?但是时间上……”张智义皱眉。

    “完全来得及。”叶珂肯定地说道,“不管是凌宇还是胡丽,离他们开房的宾馆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个宾馆也没有什么特色,他们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头儿你看。”叶珂从包里拽出一张交通图,在上面的一个点划了一笔,“这就是他们开房的宾馆。而这里,”他的手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这里是胡丽那个雇主的家。这里,”在宾馆左侧不远的位置,叶珂又点了一笔,“这里是胡丽住的地方。这里,”叶珂又在宾馆下方的一个位置点了点,“这里是赵凌云家。”

    “从距离上来看,从胡丽家到雇主家,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如果胡丽作案,时间上的确来不及。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这三个点到宾馆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认为,当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早晨七点半,胡丽给雇主打电话确认工作事宜,给自己制造了不在场证明,这个时间,她要到赵凌云家杀害赵凌云,再到雇主家要兜一个圈子,我们已经能够证实她乘坐了公交车,时间上是来不及的。事实上,她是在宾馆这里下了车,拿着凌宇的身份证件开了房,就在宾馆里等凌宇。而这个时候,凌宇已经在赵凌云家了,他杀害赵凌云后离开的时间不会超过八点半,还记得吗?九点的时候,宾馆的录像显示,凌宇曾离开房间五分钟,这个时间就是凌宇杀完人赶到宾馆,胡丽离开宾馆,从这里赶往雇主家,这样一来,她有足够的时间赶到雇主家。我们虽然查到她前后乘坐的不是同一辆公交车,但是已经能够证实,她最先乘坐的公交车发生了车祸,她换车无可厚非。现在我怀疑,就连公交车出事,都是他们事先计划好的。”

    “可按你的说法,胡丽打车也可以完成这一切。”张智义问。

    “不能。”叶珂摇了摇头,“到赵凌云家和到胡丽的雇主家是两条路,一路上都有摄像头监控,但是,唯独三个地方没有。”叶珂指了指宾馆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和胡丽的那个雇主家前三站的公交车站,以及中间的一个车站,“这也是他们选择这个宾馆的一个原因。而那

第四章 残忍的回忆录(3/9),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